唱腔华美醇厚、跌宕起伏;扮相英俊潇洒、俏丽妩媚,表演激愤诙谐、亦喜亦悲。一群潮妈,她们中有从小喜欢越剧的,也有四五十岁才开始学习的。不论是科班出身还是半路出家拜师学艺,她们都学得格外投入,演得有板有眼。戏里戏外感悟人生百味。
半路出家拜师学艺 潮妈学越剧 凭的就是那股韧劲
今年60岁的林秀珠年轻时就喜欢越剧,偶尔自学一段,但真正入门是在53岁那年,那一年她碰到了温州越剧团原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李珍珍老师。第一次唱给老师听的一段越剧是《五女拜寿》选段《奉汤》。林秀珠自我感觉不错,老师的评价却是“唱得咬字不准以及没有感情”。说:小生的手势不能软软的,每一个眼神都要跟着手势走。
对于当时已53岁的林秀珠来说,踩着10公分的小生靴在台上走,是非常困难的事,更何况还要练习中步、快步、踮步、飞步等。和她一起练习的人,不是脚扭了就是腰闪了,纷纷放弃。那段时间,她每天在家穿着靴子练习几个小时,好几次脚趾都练肿了,硬是这样坚持下来。为了练一个小动作,林秀珠专门买了票去看温州越剧团黄燕舞演的《荆钗记》,反复琢磨终于找出小窍门。
越剧的华美,整合了唱腔、动作、舞美、服饰、音乐等多种美学。学习越剧表演艺术,要先练腿功、走台步、跑圆场。五十多岁的潮妈练越剧,要克服的困难还真不少。从一张白纸,到穿上戏服上台表演,54岁的张素雯学习越剧只有2年多时间。由于年轻时学过舞蹈,动作表演对她而言难度不大,很多人认为非常难的花旦水袖,她也能舞得像模像样。而张素雯最怕的是,被老师说“又跑调了”。“年纪大了记性不好,经常会唱了上一句词,忘了下一句词。”有段时间,张素雯觉得自己肯定上不了台。后来,老师给了她一次上台的机会,“那一天我竟克服了紧张,整段唱下来都没出岔子。”这以后,张素雯找回了自信,也更加深爱越剧。
林秀珠、张素雯都是温州市越剧艺术研究会的会员。该研究会成立于2012年,目前90名会员中,以50多岁的潮妈居多。只要温州有越剧演出,她们会结伴去看一场都不落下;她们还相约去嵊州越剧发源地,拜访越剧名家。
乐天派演悲情角色 戏里戏外 感悟人生百味
俞丽华是家里唯一的女儿,又是老幺,小时候哥哥和爸爸特别疼爱,经常吹着口琴给她伴奏,让她唱歌跳舞。就是在给林秀珠的越剧节目伴舞的时候,俞丽华也喜欢上越剧。节目一结束,就跑去拜师学艺了。
一次排演《碧玉簪》,俞丽华扮演一个被丈夫欺负的伤心女子,但她一直是个乐天派,演那种哭哭啼啼的悲情角色,实在找不到感觉。李珍珍老师就建议她看看生活中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委屈的事情。那几天,俞丽华天天看社会新闻,从一些贫困家庭的故事中,体验他们的情感。感情把握准了,演起人物来果然生动多了。俞丽华说,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有时候从戏里也能得到很多人生感悟,会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在夕阳红学院戏曲组 潮妈演绎戚派人生
温都夕阳红学院戏曲组里,不乏越剧超级粉。今年56岁的季欣欣,就是一个十足的越剧迷。上世纪70年代,越剧电影《红楼梦》红极一时,喜欢越剧的季欣欣,为了一睹越剧徐派小生徐玉兰的风采,到处托关系好不容易搞到一张票。看完回家,徐玉兰扮演的贾宝玉形象,还一直在她脑海浮现。第二天她就去买了很多越剧磁带,跟着磁带一字一句地学起来。这一学就是几十年。
自学了一段时间,季欣欣一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流派唱腔。直到2012年,季欣欣遇到原温州越剧团演员戴巧云老师。戴老师分析了她的声线,让她专攻朴实流畅、深沉含蓄的戚派唱腔,可以充分发挥她中低音区的唱腔旋律。跟着老师学了3年,季欣欣能准确地把人物的各种情绪都表达出来。加入夕阳红学院后,季欣欣碰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姐妹。“每周的小组活动,大家一起练习切磋,你方唱罢我登场,和小组的姐妹们一起唱越剧,是一种享受。”去年在本报举办的“老爸老妈时尚生活节”上一段戚派唱腔,就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演出结束后,她们陆续收到了很多社区和单位的邀请,为大家献上一段段柔美唱腔。
金婷婷
季欣欣(右一)和夕阳红学院戏曲组学员们在南塘老爸老妈时尚生活节上演出。
俞丽华(左)在本报承办的九九金秋晚会上表演越剧《碧玉簪》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