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拍过《梁祝》、《祥林嫂》,《红楼梦》已经拍了好几次了,作为上海越剧院的四大经典之一的《西厢记》没拍。这次部里领导也很关心,终于落定,也是圆了越剧人的一个梦。担纲主演的演员俗称“《西厢记》铁三角”——钱惠丽,方亚芬和张永梅。”
——上海越剧院院长 李莉
越剧《西厢记》是上海越剧院的四大经典保留剧目之一,以其诗化的舞台呈现被誉为最忠于王实甫原作的当代作品之一,是上海越剧为戏曲舞台所贡献的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经典版越剧《西厢记》由老一辈越剧艺术大师袁雪芬、徐玉兰、吕瑞英、张桂凤联袂出演,运用越剧极具特色的流派艺术刻画出《西厢记》中性格鲜明、细腻生动的人物形象,以精致的舞台呈现和盛演不衰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一部典型的中国式歌剧、一部诗化的歌舞剧,其中许多著名唱段都成为越剧的经典唱段,广为传唱。此次3D电影越剧《西厢记》的主要演员由上海越剧院中生代的原班人马出演,方亚芬、钱惠丽、张永梅、吴群均师承自经典版的前辈艺术大师。在尊重原舞台版的基础上,电影将保留原有风格与唱腔,并根据电影片长要求,在专家论证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精炼。舞美、服饰在舞台版基础上根据电影要求进行整理、调整。
9月26日,在上海车墩影视基地,首部越剧3D电影《西厢记》的杀青也宣告了”上海戏曲3D电影工程“第一轮拍摄顺利完成。
1【导演】director
夏伟亮:
越剧电影《西厢记》不是原著的“影子”、“简装”、“节本”、“袖珍本”, 我们希望,它是既具有原著精神、又富于青春气息的新生命。
对人物角色的认知
崔莺莺是最难表现的人物形象,因其具有复杂而矛盾的性格特点:拘谨与大胆、冷隽与热情的矛盾统一;张生有貌、有才、有德,诚信且忠厚,傻气又酸气,率真、稚气;红娘是越剧《西厢记》中一抹难得的亮色,聪慧机敏而不见轻狂、活泼调皮而不失端庄,灵秀钟于心、风采溢于表,声色神形韵致天然。
对重场戏的把握
《西厢记》中的几个重场戏集中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以性格为依据,推动情节的发现、突转、设置悬念,对整个故事起到了支撑作用,使得《西厢记》呈现出了极强的故事性。在故事性的背后,实则是青年男女之间、长辈与小辈之间的爱情心理博弈,细腻而复杂,活跃而丰富。
从舞台到银幕的电影化改造
用电影“ 蒙太奇”手法和语汇进行结构安排和画面组接, 或顺叙、或倒叙、或插叙、或闪回,可以大大加快节奏感, 多角度地组织时空结构, 增加时空的张力和弹性。
2【演员】actors
方亚芬:
对于旦角演员来说形象要苛求完美,而高清的荧幕形象则提出更高的要求,或者说区别于舞台妆面的戏剧化而走向更为平实真切的视觉效果。电影表演也是遗憾的艺术,但从另一个方面,通过电影高强度的拍摄提高了演员的表现技能和审美领悟。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被导演看在眼里,会及时给演员纠正,可谓细致入微。
钱惠丽:
在拍摄电影时,因为要求更为真实的效果,所以借鉴了越剧的奶娘之一——话剧的成分多一些。与舞台表演相比,比舞台上的形体动作更为收敛,内心情绪则更为饱满。拍摄时,由于非常担心自己的腿伤会影响自己的形体表现,所以每个动作都预先反复斟酌,认真谨慎地去表现。演员之于镜头,在于抓住每一个瞬间,做足戏,使其艺术形象过目难忘、深入人心。
张永梅:
首次拍摄电影,所以对这种分镜头的拍摄方式有点难以适应,情绪不能连贯对习惯于舞台表演的演员来说是一种考验。但这种艺术表现上的“不同”和“不适应”同时也是对演员的历练,是一种新的表演观念的开启,相信戏曲和电影会碰撞出火花。
吴群:
对老夫人的角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把握。
幕后
刘永珍(舞台导演):从舞台版《西厢记》到3D电影,是一种艺术语汇的转换,其中,刘永珍导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导可算得是越剧《西厢记》见证人,从早期担任技导,到成为该剧的副导演,与孙虹江导演一起执导舞台版,再到参与法国演出版,直至如今的3D电影版,刘导经历了越剧《西厢记》的“风云变迁”。
董燕(化妆师):来自绍兴小百花的优秀青年化妆师,接到任务提前做功课,并请教蓝玲老师,根据演员条件及拍摄需求调整,以求在妆面为3D越剧电影增添戏曲韵味。
摄影/刘海发、上海越剧院